瀏覽次數: 信息來源:青陽縣民生辦 發布時間:2020-11-19 10:06 |
夯實基層基礎,建強戰斗堡壘。一是選優配強致富帶頭人。把黨性強、思路活、有辦法、懂經營、會管理的能人選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。以開展“一肩挑”工作為契機,切實調優調強村“兩委”干部,全縣已實現55個村黨組織書記、村委會主任“一肩挑”。大力實施“雙好雙強”型黨組織書記培育工程,已培養“雙好雙強”型黨組織書記59人,占比53.6%。二是用好幫扶隊伍力量。全縣共建立18支貧困村駐村工作隊、11支邊緣村駐村工作隊日常駐村幫扶,同時建立“單位包村、干部包戶”定點幫扶制度,從班子建設、項目資金、專業指導等方面對全縣110個行政村進行全覆蓋幫扶,為全縣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。
加大政策保障,增強發展活力。青陽縣積極探索各項機制,全力保障村集體經濟有序發展。一是健全完善領導協調機制。成立青陽縣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,制定出臺《縣直有關單位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任務分工方案》、《青陽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規劃(2019-2022年)》等政策文件,做到科學規劃,統籌推進。二是加大扶持資金力度。出臺《青陽縣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落實省“百千萬”工程實施方案》,制定每年度扶持計劃。嚴格落實1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每村10萬元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,2020年,青陽縣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,通過扶優扶強村、薄弱村、邊緣村集體經濟項目,安排下撥各級財政專項扶持資金,全面推進全縣村集體經濟發展,實現村村都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。三是健全技術指導體系。建立科技特派員制度,由縣科技經濟信息化局選派27名科技特派員定期到全縣30個村指導工作,18個貧困村全覆蓋,為村種養殖業等提供技術支持。截止目前,青陽縣已全面消除年經營性收入低于5萬元的薄弱村,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強村比重達到10%,發展效果顯著。
結合本縣實際,探索多元發展模式。一是盤活農村集體閑置資源。引導利用村集體老村部等閑置資源,通過公開拍賣、租賃等多種方式進行盤活,采取有償使用制度,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。二是積極探索特色產業項目。建成木鎮鎮常豐村油茶、喬木鄉凌塘村金銀花和酉華鎮二酉村生態蔬菜等種植基地,逐步打造“一村一品”,變“輸血”為造血。開展農村合作社經營。充分發揮本縣龍頭企業的扶持帶動作用,鼓勵采取合作社+企業+村+農戶模式,助推集體經濟發展,如蓉城鎮建興村、青山村、云山村等加強與青陽縣九華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、焦村中藥材合作社合作,發展黃精產業達800余畝。三是“抱團發展”探索發展新路徑。青陽縣堅持抱團發展獲取規模效益,利用各村的資源優勢,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,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。2019年青陽縣蓉城鎮光明村、合心村、城西村等四個村抱團發展,購買門面房,發展物業經濟,年增收11萬元以上。